ELISA指标检测样本选择:血清还是血浆?
在进行 ELISA 实验时,许多研究者都会面临一个困惑:检测的指标究竟是用血清样本好,还是用血浆样本好呢?其实,这一问题的答案与检测指标的类型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凝血功能类指标的检测最好选择血浆,免疫类指标的检测最好选择血清。而对于其他类型的指标,包括细胞因子的变化等,通常情况下血清或血浆都可以选择。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其中的缘由。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清和血浆在成分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在不同检测中的适用性。
l 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也没有参与凝血的血浆蛋白,但含有一些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l 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能转换成纤维蛋白,具有凝血作用)和凝血因子,却没有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的那些物质。
小贴士:血浆可以通过去除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形成血清。
基于这些成分差异,它们的应用场景也各有侧重:
l 血清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检测;
l 血浆多用于凝血等方面的检测;
l 全血则多用于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检测。
血清及血清的主要成分
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血浆成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它不含血细胞(包括血小板)等成分。
其主要成分包括:
l 血清蛋白:总蛋白、白蛋白、α1、α2、β、γ- 球蛋白等;
l 糖类: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l 脂质:总胆固醇、三甘油脂、β- 脂蛋白、HDL 胆固醇;
l 血清酵素:GOT、GPT、γ-GTP、LDH (乳酸脱水酵素)、淀粉酶、碱性碳酸酶、酸性碳酸酶、胆素脂酶、醛缩酶;
l 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l 色素:胆红素、吲哚青绿 (ICG)、磺溴酞钠 (BSP);
l 有机盐:肌氨酸酐、尿素氮、尿酸、肌氨酸酐・净化值;
l 电解质:钠 (Na)、钾 (K)、钙 (Ca)、氯 (Cl)。
血浆及血浆的主要成分
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分离出全部血细胞(包括血小板)所获得的呈淡黄色透明液体的部分。
其主要成分包括:
l 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l 非蛋白氮: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多肽、氨和胆红素等;
l 无机盐:血浆中的无机物,绝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如:Na+、K+、Ca2+、Mg2+、Cl-、HCO3-、HPO42-、SO42 - 等。
药代研究中血清与血浆的优缺点
在药代研究中,血清和血浆各有其优缺点:
l 血浆中含有抗凝物质(EDTA 或肝素),可能干扰化合物的结合或检测,而血清则无此问题;
l 血浆制备快速,直接低温离心后即可分离,血清制备则耗时较长,这一点对药代试验影响较大,因为给药后 4 小时内一般取血点较为密集;
l 血清的凝血过程可能会与药物产生吸附作用,从而减少血清中药物的含量,造成实验误差。
血清、血浆的制备方法
血清样本的制备
l 使用无热原、无内毒素的试管或离心管采集血液样本,将试管或离心管在室温下放置 1 小时或 2-8℃过夜,使血液凝固,分离出血清;
l 在 2-8℃条件下,以 1000×g 离心 20 分钟,小心收集上层血清。
血浆样本的制备
l 使用含抗凝剂的采血管或离心管采集血液样本,采集后 30 分钟内,在 2-8℃条件下,以 1000×g 离心 15 分钟,小心收集上层血浆;
常见的抗凝剂包括:EDTA 钠盐、肝素钠、枸橼酸钠等。在 ELISA 实验中,通常推荐 EDTA 盐(EDTA-Na2 或 EDTA-K2)作为抗凝剂。